产品展示
Product display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产品展示 > 大豆系列

审定编号:黑审豆2007002

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

品种来源1996年以黑农37为母本、合93-1538为父本进行杂交,经系谱法选育而成。

特征特性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,株高100~110厘米,以主茎结荚为主,分枝较少。白花,尖叶,茸毛灰白色,主茎20~22节,节间短,荚熟色为褐色,子粒圆形,种皮黄色,有光泽,脐黄色,百粒重18~20克。品质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41.37%,脂肪含量19.74%。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、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(SMV1号)。在适应区,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6天左右,需≥10℃活动积温2600℃左右。

产量表现2003~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59.35公斤,较对照品种黑农37增产9.9%;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2996.5公斤,较对照品种黑农37增产11.4%。

栽培技术要点采用种衣剂拌种,垅作栽培,垅距6570厘米,垄上双条播或穴播。穴距20厘米。每穴3株,公顷保苗1820万株,公须播量4550公斤,一般每公须施二铵150公斤、钾肥40公斤。该品种植株较繁茂,节间荚密,因此不宜密植。

适应区域适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。

 

审定编号吉审豆2011022

品种来源以哈90—614为母本,以黑农3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,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。

特征特性1、种子性状:籽粒圆形,种皮黄色、有光泽,种脐黄色,百粒重20.0克左右。 2、植株性状:亚有限结荚习性,尖叶、白花、灰白毛,株高100-110厘米,无分枝,荚微弯镰型,熟时呈褐色。 3、品质分析: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2.72%,粗脂肪含量19.33%。 4、抗逆性: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,中抗大豆灰斑病。 5、生育日数:出苗至成熟118天,需≥10℃积温2400℃左右。

产量表现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07.8公斤,比对照黑农38号增产8.6%,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71.6公斤,比对照黑农38号增产10.2%;两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23.2公斤,比对照品种增产9.9%。

栽培技术要点5月上旬播种,公顷保苗18.0万20.0万株,播种前用硼钼微肥种衣剂包衣处理。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、硫酸钾30公斤、尿素30公斤,深施或分层施肥。注意及时防治虫和食心虫。

适应区域吉林省东部大豆早熟区。

风险提示中抗灰斑病、病毒病。

是替代黑农37、黑农38、黑农40和吉育47的品种。



cc8f0823-435b-4069-90a7-468a61ff1371.jpg